笔趣阁 - 玄幻小说 - 七零之佛系炮灰在线阅读 - 七零之佛系炮灰 第165节

七零之佛系炮灰 第165节

    谁知没等他动作,就在台下的顾明东一个箭步上前,一把扶住了刘家六爷,他力气极大,直接将人搬到了旁边台阶上坐下。

    顾明东将两个人的小动作看在眼里,如果方才他动作慢一拍,六爷就会将袖子里的选票替换掉一部分,想必这些选票早早的都写了1。

    顾明东先发制人,抬头说道:“刘叔,我就说六爷年纪大了,不该劳累,你看这把老人家累的。”

    说完还十分贴心的帮忙扇风。

    “六爷,您没事吧?”

    “瞧着脸色都白了,哎,果然是年纪大了,吃不消了。”

    “大队长也真是的,六爷多大年纪了还得过来唱票。”

    “可不是,我看着都觉得累。”

    “这要不要送医院啊?大过年的可别闹出事儿来。”

    刘家六爷脸色一僵,没想到顾明东动作这么快,以至于他藏在兜里头的纸片压根没有发挥作用的余地。

    瘪老刘也着急上火,开口问道:“六爷,您看这……”

    刘家六爷配合的起身:“老头子还能坚持坚持。”

    顾明东却直接把手压在他肩头:“六爷,选举大队长是重要,但也没您的身体重要。”

    “是啊,六爷,您就休息一会儿吧。”

    “唱票谁不能唱,不用劳动您老人家。”

    “要不我来?”

    一时间社员们议论纷纷,都不答应让刘家六爷继续,都是怕闹出事儿。

    刘家六爷一时有些进退两难,看了眼顾明东,心底忍不住感叹老顾家这孩子有本事,几句话的功夫,将他们的退路都堵住了。

    瘪老刘怕不是这孩子的对手,刘家六爷叹了口气。

    顾明东只当看不到他的眼神,建议道:“这样吧,反正选票都在箱子里了,直接倒出来贴就是,用不着唱票了,这样大家伙儿这么多双眼睛盯着,谁也做不得假。”

    瘪老刘拧着眉头说:“这,也没这样的规矩。”

    “规矩是死的,人是活的,总不能因为选举大队长,倒是让长辈受累。”顾明东笑了起来。

    他伸手拍了拍刘家六爷的后背,还问道:“六爷,您说呢?”

    刘家六爷脸色微微一僵,因为就在刚才,他发现自己早前藏在兜里头,跟选票一模一样却提前写好了1的纸张都消失了。

    顾明东只怕早就猜到他们要做什么,再看顾建国,刘家六爷拿不准他知不知道。

    事已至此,再纠缠下去的话,到时候顾明东将他们的老底翻出来,那可就不是选举不选举的事情,而是丢了整个刘家的脸面。

    只能退一步了,说到底还是瘪老刘没本事,当了那么多年的队长,临了还得他出面。

    刘家六爷叹了口气,语重心长的说道:“老瘪,阿东说得也有道理,我这么大把年纪了,实在是有些唱不动了,再说这么多人看着也算公平。”

    “六爷,这……”这跟他们提前商量好的预备方案不一样啊。

    刘家六爷却说:“就这么办吧。”

    说完便闭上眼睛养神。

    瘪老刘再无办法,只能眼睁睁看着选票被从纸箱里头倒出来,洒在了地面上,两个贴选票的一张一张的贴起来。

    李铁柱在下头喊道:“哎,早该这样了,速度快还不怕弄错弄丢了。”

    瘪老刘铁青着脸,冷哼一声没说话。

    很快,选举就有了结果。

    顾建国以大比分胜出,整个上河村生产队的社员中,三分之二的人都选了顾建国,估摸着只有刘家人选了瘪老刘。

    顾三婶下意识的拽紧了儿媳妇的手:“选上了,你爸选上了。”

    一家人顿时变得喜气洋洋起来,老顾家的两个堂哥更是抬头挺胸,就像是打了胜仗的将军。

    等看清楚比分,瘪老刘脸色一沉,只说:“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,我这个前浪没活路了。”

    “我这些年为了生产队,没有功劳也有苦劳,没想到大家伙儿都不相信我,那我也只能退位让贤了。”

    “建国,以后上河村生产队就交给你了,你接过这棒子可得好好干,不能让相信你,投票选了你的社员们吃苦头。”

    说完看也不看下头人的脸色,径直下台走了。

    顾建国心底也高兴,难得眉眼露出几分喜色,但还是压着心情说道:“乡亲们相信我,选了我当大队长,我顾建国一定会好好干,争取让每一个社员吃饱穿暖。”

    吃饱穿暖,刚经历过饥荒,没有什么比这四个字更有吸引力,李铁柱带头鼓起掌来。

    热烈的掌声中,顾明东搀扶起六爷,问道:“六爷,您自己能行吗,不如我送你回去吧。”

    刘家六爷看了他一眼,倒是露出个笑容来:“当年你爸是上河村最出息的小伙子,果然是虎父无犬子啊。”

    说完拍着他的肩头道了句:“既然老顾家当了大队长,那就好好干吧,只要老百姓的日子好,谁当都一样。”

    说完也不用顾明东送,自己蹒跚着步伐回家去了。

    老顾家这头,顾建国当选大队长,自然是所有人都喜气洋洋。

    顾明南也忍不住说:“没想到咱三叔真的能选上。”

    顾明西倒是说:“这有什么奇怪的,三叔人品好又能干,明眼人都知道选他比选那个好多了。”

    选举结束,社员们各回各家,该吃饭的吃饭,该做客的做客。

    顾明东带着弟妹还没走出去多远,就被顾建国叫住了。

    “阿东,三叔有事儿想跟你商量一下。”顾建国开口道。

    顾明南见状,直接先带着妹妹回去了。

    顾建国掏出一个小本子,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字:“这是去年秋收结束后,三叔心底就开始琢磨的一份计划表,主要是这对这次春耕的,你看看有没有需要补充的。”

    顾明东一听,便知道他肯定花了不少的心思,接过本子仔细的看起来。

    不得不说,顾建国是个实干家,而且对生产队的情况十分了解,摸透了之后写出来的这份计划书,确实是十分贴合上河村现在的情况。

    顾建国叹了口气说:“这计划年前就做完了,但我左看右看,总觉得哪里还有问题。”

    其实早几年他就做过计划,只可惜瘪老刘喜欢循规蹈矩,那几年又乱的很,社员们的心思都不在搞生产上,以至于计划书不得不搁浅。

    一直到去年顾明东提出选举大队长的事儿,顾建国的心思也跟着蠢蠢欲动起来,在原有的计划书上修修改改,才有了现在的版本。

    改完了,顾建国却依旧不满意。

    他也曾拿出来给家里头两个儿子看,结果自家两个儿子一个比一个傻,看完了人都迷糊,更别提给他什么意见了。

    相比起两个傻儿子,顾建国觉得大侄子更靠得住,不知不觉中,顾明东已经彻底改变了自己在顾三叔心目中的印象。

    顾明东一眼扫到底,就知道这份计划书的问题出在哪里。

    他合上本子,开口说道:“三叔,您写的这份计划很全面,十分贴合生产队现在的情况,如果按照这份计划来做的话,不说收成能涨多少,至少不会降低,也会比去年更有条理。”

    见他这么说,顾建国心底有些失望,暗道也是,大侄子毕竟年轻,估计也说不出什么有价值的建议来。

    谁知下一刻,他就听见顾明东继续道:“不过这份计划稳当,却有一个缺陷,比如养肥田这一条,至少得持续三年才能见到成果。”

    “三叔,我怕社员们心急,等不了那么久。”

    三年后可得再选举,顾建国现在得人心,那是因为他的口碑好,但万事经不住时间,尤其是他占着位置没干出点成绩来,到时候大家伙儿还能选他吗?

    当然,主要原因是顾明东也不想等那么久。

    顾建国叹了口气:“我也想快点,但条件不允许啊。”

    “其实用化肥是最好的办法,一批化肥下去,咱们的收成肯定能好许多,但问题是化肥是有量的,能不能申请到都是问题。”

    化肥可不是老百姓想要,有钱就能买到的,那都是定点定量供应的,每年生产队只能申请到少量化肥,都不够十亩地用,够干啥?

    顾明东却说:“有困难,咱们就得克服困难勇敢上,总不能因为困难就直接放弃这条路。”

    “这……”顾建国皱起眉头来,“以前瘪老刘跑了那么多趟也没跑下来,我去能行吗?”

    顾明东却说:“寻常办法不行,那咱们就用非常办法,比如给上头立军令状,只要化肥到位,咱们就保证公粮的数量和质量。”

    这话说得顾建国心头一跳,拧着眉头道:“阿东,这法子是不是太冒险了。”

    万一不成功的话,到时候他被人批评耻笑倒也罢了,生产队的社员们也跟着一起吃挂落。

    顾明东却说:“三叔,你得对咱们生产队有信心,只要化肥到位,粮食的产量肯定能上去,产量上去了公粮也就出来了,这是皆大欢喜的事情。”

    有化肥作为掩护,他使用异能也不用收着敛着,毕竟放着大好的金手指不用,偏偏要去过缺吃少喝的生活,这可不符合顾明东的原则。

    顾明东没法说出自己的底气,只得说道:“三叔,其实这段时间我也整理了许多增加粮食产量的法子,到时候一块儿给你,你评估一下再使用。”

    “咱们多管齐下,总有办法让社员们都过上好日子。”

    顾建国听了这话,追着说:“你怎么不早说啊,走走走,现在就去你家看看。”

    顾明东现在哪儿拿得出来,只得说:“三叔,三婶他们都等着你回家吃饭呢,这事儿急不得,等晚上我去找你说。”

    顾三叔回头一看,顾三婶果然还在原地等着,只得先回家去了。

    顾明东这才微微松了口气。

    应承下了种地的法子,顾明东回到家中翻出笔记本,费劲脑汁将上辈子的记忆翻了一遍,只可惜他本身也不是农学院的,压根想不出几个可用的。

    勉强写下了几个后世都知道,现在却还没普及的法子,顾明东只觉得身体被掏空。

    蓦的,顾明东起身往外走去,他去找了郑通。

    郑通一听也傻眼了:“顾明东,老夫是给人看风水的,不是种地的,我哪儿会这个。”

    顾明东却说:“那你就给推算推算今年是不是风调雨顺,什么时候播种,什么时候春耕最合适,还有生产队这边种什么粮食最合算。”

    郑通也没推脱,真的给他演算起来。

    临了,郑通倒是说了句:“种地这事儿老夫不在行,不过有个人一定在行。”

    他指了指棚屋,里头住着吴家三口。

    顾明东奇怪问道:“他俩不是教英语的吗,还会种地?”

    郑通却说:“周子衿是外语教授,会三国语言,吴巍可不得了,他曾在国外留学,从农业农机到现代化生产都懂一些。”

    顾明东顿时惊讶,原来吴巍还有这么大的本事。

    不过转念一想,现在留学经历就是原罪,吴巍恨不得掖着藏着,肯定不乐意跟别人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