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- 历史小说 - 大明驸马爷在线阅读 - 第52章 盐务,朝堂辩

第52章 盐务,朝堂辩

    身为大明驸马。

    牛城可是不能上朝参与政事的。

    百官入殿,他只能等在金銮殿外,等候宣召。

    这一等,可就是一个多时辰。

    终于听到宣召声,他大步走入金銮殿。

    只见朱元璋高高在上,两侧百官纷纷望向自己。

    其中,有许多眼神都是颇为不善。

    牛城眉头皱了皱,已经明白这封爵绝对不是什么简单的事了。

    果不其然。

    他刚刚拜过朱元璋,便有一文臣自左侧走出。

    这文臣模样端正,面带笑容,对着牛城微微一躬,淡然说道:“三驸马的诗词,本官曾多次拜读,您的才华堪称卓绝!”

    “京都之内,以细盐对决盐商粗盐近十日,逼得一众盐商店铺闭门等死,您的商策也是卓然不凡。”

    连续两句赞许,简直要把牛城夸上了天。

    这若是换个年轻人,或许已经陷入自傲之中。

    可牛城是谁,他身体里可是一个未来世界40多岁 大明时代17年的灵魂。

    这先扬后抑的手段,简直不要太多见。

    前面捧得越高,后面就要摔的越狠,这是很多阴损之人常用的伎俩。

    “不过。”

    这文臣的话音一转,牛城知道狠摔的一下要来了。

    “不过驸马爷将盐商们灭掉后,我大明的盐务该如何继续下去?难不成驸马爷想独揽盐务?”

    连续两句问话,简直是想将牛城一剑砍杀。

    盐务,在历朝历代在税收的占比都是在30%以上,可以说盐务关务国之根本。

    独揽盐务,无异于造反。

    可见这问题的尖酸、刻薄与狠辣。

    牛城倒是不急不慌,反问道:“伪造盐引,私盐泛滥,这样的盐商不该灭绝吗?还是说这位大人与盐商私交颇深,不舍得这些盐商被我大明律法惩治?”

    “你这简直就是诬陷!”面对牛城的问题,这文官面色大变,忙拜向朱元璋,大声说道:“陛下,臣与盐商绝无半点瓜葛。”

    “你与盐商是否存在瓜葛,朕自然会调查清楚。”朱元璋摆了摆手:“回去吧。”

    这文官忙转身回到自己的位置。

    却听牛城解释道:“盐商被灭,自然有其他盐商顶替。我大明立国也并非因盐商而立,我大明也不是依赖于他们盐商而活。”

    “至于本驸马独揽盐务,更是无稽之谈。盐务之事自有陛下掌控,陛下如何分配,自然是陛下的事,本驸马不敢逾越,也不会逾越。”

    牛城这话就是回答方才那文官的两个问题。

    对方先扬后抑,牛城就先兵后礼,这叫礼尚往来。

    牛城这边话音刚落,右边一位武将大步走了出来。

    他对着牛城抱了抱拳,朗声问道:“驸马可知,我大明边关的粮草,多是由盐商筹备运去。一旦这些盐商被灭,谁来为我大明边关的将士运粮?难不成让我大明边关的将士饿着肚子吗?”

    这话问得很是直率。

    盐商想要获取盐引,需要往边关运粮,因此在边关附近产粮地都有屯田一说。

    不过,这些牛城早已胸有成竹,他望向太子朱标,问道:“太子,若我大明国库充裕,可有能力供应边关粮草?”

    “自然!”朱标淡然一笑,朗声回道。

    “好!”

    牛城回应了一声,转头望向问话的武将:“这位将军,如今的盐商控制盐路,伪造盐引,每年我大明税收的损失你知道有多少吗?”

    “这个……本将军自然不知道。”

    “洪武十一年,太常库(国库)收税147万两白银,其中盐税72万两;洪武十二年,太常库收税159万两白银,其中盐税96万两;……洪武十七年,太常库收税178万两白银,其中盐税95万两;洪武十八年,太常库收税197万两白银,其中盐税107万两。”

    牛城报完这些,反问道:“诸位难道不觉得这盐税占比越来越少吗?我大明国泰民安,百姓数量逐年增长,可这盐税却增长缓慢,难道你们都不怀疑吗?”

    牛城环视一周,方才缓缓说道:“摒弃盐商弊端,取消盐引掣肘,我大明以朝廷控制盐价,雇工炼制细盐,人人可为盐商。”

    “唯有这样,我大明百姓不但能吃上放心的好盐,还能保证盐税及时足量入库,同时也抑制官商勾结谋取私利的事件发生。”

    “只要盐税控制好,我大明国库自然不会空,将军所担心的边关粮草,自然不会有一点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嗯,有道理。”这武将微微点了点头,返身回到了自己的位置。

    紧接着,左侧又一文官走出。

    他面沉似水,语气不善地说道:“驸马爷,你这是否太过想当然了些?”

    “盐务乃我大明税收之根本,若人人可为盐商,该如何收税?难不成要让各地官员到处追问百姓是否贩盐?又贩了多少再收税?”

    “若是如此,盐税一事该需要多少人力?又能收到多少盐税?朝政之事显然并非你所擅长,还望你有些自知之明才好。”

    这一连几个问题,又附带尖酸刻薄的话,可是比之前两位狠多了。

    “自知之明?”牛城淡然一笑,反问道:“不知阁下可听说过先交税这个词?”

    “先交税?!”这位文臣一愣,紧接着便已恍然大悟。

    朝堂内一众文武百官也是瞬间明悟。

    高高端坐的朱元璋双眼随之闪亮。

    牛城随之解释道:“盐,掌握在朝廷手中,盐商取盐时,税收与盐钱同时奉上。而各地盐价由朝廷统一制定,既保证了盐商们的利益,也保证了百姓能吃得起盐,吃得起好盐,同时保证了税收。”

    “这是一举三得。比之原本的盐商、盐引、运粮更容易掌控,这才是符合我大明发展的盐务。”

    “三驸马所言极是!”

    太子朱标可是够捧场,直接起身说道:“由朝廷掌控制盐,并定制各地盐价,以先交税的手段来掌控盐商。”

    “不仅如此。”牛城接着说道:“细盐炼制成本比之粗盐要高了很多,只有足够规模的炼制才能将成本降低。所以,哪怕有人想贩私盐,也是需要考虑到成本才行。”

    “有道理!”许多人微微点头,表示赞同。

    一时间,整个金銮殿变得和谐了起来……